我在教會工作,在我服務的領域中,很大一部份的時間需要陪伴年輕人。而不論在何時,我總是能接觸到一些讓我相處起來,不時感到有些彆扭的孩子。我非常愛每個孩子,他們是我生命中的寶藏。但有些因為心靈創傷,敵我意識強烈;有些正值青春期,情緒捉摸不定;有些則是過於內向或外向,讓我無法招架。總而言之,為了讓他們感受到愛,我必須不斷學習調整自己的態度,說話的方式,以及領導的模式。
每週五晚上,我們固定有「輕夢想之夜」,是為年輕人設計的聚會。社區的學生會來參加,也時常有新面孔在我們當中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場"總是很彆扭"的聚會。放眼望去,台下一群滑手機的,追逐打鬧的,縮在角落看韓劇的,擠成一團講悄悄話的,躲在教室不出來的。聚會期間,不時有人會出去買晚餐、散散步,甚至出去抽根煙。有人會在你講到高潮時衝上來黏住你,大聲擤鼻涕,或是舉手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。
過去幾年,我有機會跟偉大的領袖相處,我看見他們面對這些彆扭的場景,總是充滿了信心和盼望。他們不斷挑戰自己去愛,去陪伴,去激勵每個坐在他面前人。因為他們知道,下一個比他更偉大的領袖團隊,將在這群小屁孩中誕生。
我們的天然人喜歡停留在有熟悉感的團體中,因為彼此熟識,有穩定的組織文化,有共同的話題,做起事來更有效率。日覆一日,我們長期的默契,引導團隊走向高峰。但這樣的熟悉感,同時也造就了舒適圈,我們用文化築起堅固的堡壘,窒礙了組織自我成長的能力。因此,當團隊走向高峰期,同時也在宣告,如果長期沒有新的元素或衝擊介入,他們將走入衰退期。我確實曾見過一些領袖和團隊,為了捍衛自己的舒適,持守"難得建立起來的"的文化,放棄了與環境一同成長的契機,最終遺忘了與環境對話的能力,逐漸走向衰落。
不論是領導一群新人,或是挑戰一塊新的領域。領袖或領袖團隊走在彆扭的環境中,一定會感到有壓力、不舒適。想揍人、沮喪,甚至想逃跑的感受,可能無時無刻都在心裡打轉。但彆扭能使人不斷成長,因為環境永遠有挑戰,領袖必須學習不自我設限,擴張領導力,與對方激盪出新的構想。願意在彆扭中成長的組織,能夠讓自己保持在自我創新的領域裡,毫無畏懼的與社會對話,適應環境,贏得環境,創造環境。正如蘋果前總裁賈伯斯所說的:keep hungry, keep foolish!
沒有哪個餐廳的員工會真正喜歡「顧客意見表」,也沒有哪個主管,熱愛新人用自己的方式把既有程序搞的亂七八糟。但唯有挑戰與自己不斷與環境對話,不斷陪伴新生命,你才有機會看見更令人讚嘆的美好,更榮耀的未來。
沒有哪個餐廳的員工會真正喜歡「顧客意見表」,也沒有哪個主管,熱愛新人用自己的方式把既有程序搞的亂七八糟。但唯有挑戰與自己不斷與環境對話,不斷陪伴新生命,你才有機會看見更令人讚嘆的美好,更榮耀的未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